星期五, 12月 14, 2012

別向顧客要答案

最近花了很多時間看書,越看越覺得,以前的認知真的有哪裡錯了。


行銷學總是告訴我,要以顧客為核心。要做市場調查,焦點團體,提升附加價值等等。但是最近的閱讀卻告訴我,這些未必是對的。
#more#

最開始是從一本看似無關行銷的書看到的。那本書是對岸作者蘇杰寫的"人人都是產品經理"。作者是阿里巴巴的產品經理。他提到當開始設計產品的時候,當然是要先做市場調查啦。問卷,焦點團體,直接訪問用戶等等。但是接下來要做的,不是顧客說想要啥做啥,而是"找到真正的需求",以及"用適當的方式回應"。因為顧客說的東西,未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,通常是較短視,較淺顯的。所以,需要小心地探究"顧客其實需要什麼"而不是"顧客想要什麼"。其實就是以前老師們常說的"要多問幾層為什麼"。

再來,當找到核心需求,未必要用直觀的方式去達成。也許可以用其他功能來滿足,對公司也比較有利。



而之後看的"哈佛最受歡迎的行銷課"(Different: Escaping from the Competitive Herd,私心認為中譯書名很討厭,追潮流),就直說了"越競爭,越平庸"。


為什麼?因為公司們都努力做市調,努力追加新功能或者試著提供更多選擇以切出小市場。於是A公司多做了某種功能,消費者會向B公司說我也要,最後,看似大家都追求差異化,其實產品都差不多,忠誠度幾成笑話。

所以作者揚米‧穆恩(Youngme Moon)說:"別向消費者要答案"。

不是說統計數據不重要了,也不是說不用觀察競爭公司了。而是在做完調查後,必須更深入地去思考這些數據的意義。當產品逐漸進入"超越成熟"的市場的時候,傳統的行銷手法,只會讓品牌變成"一群中的一個"。差異化不是簡單靠著追加功能或者再切割市場就一定可以達成。



講起來也真好玩。就像揚米‧穆恩說的,當我們切換到商業腦袋的時候,思想就被這些規則限制住了。平常我總認為"人民不一定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",所以總覺得直接民主有些缺憾;但一旦開始做商業思考,馬上忘記這件事。其實這是一樣的概念啊。


另外,對於"比較標準",揚米‧穆恩也有個有趣觀察:
當有標準的時候,人們會趨向"提升低於標準的項目"而不是"增強高於標準的項目",所以最後出現了"開起來很安全的奧迪"和"性能很好的富豪",學校會不願意實驗風險高的教學方法,醫院會不願意收高風險病患。

所以說,我們的大學評鑑...
所以說,技職體系大學化...
所以說,病人會去告醫生...
所以說,學生都只會考試...

因為有標準。

 ...
真的,多看看書,看看雜誌,看看新聞,是會有所成長的。

MH56客製耳塞 on Vsonic GR07 與 Vsonic 原廠耳掛

MH56入手~


之前在耳塞使用有感 - Vsonic GR07 的小升級裡提過我改用SHURE PA752M耳塞,

低音變得更Q更深。

不過論量....還是偏少啦XD。海綿塞吃掉的低音量還是嫌多。
#more#
所以呢,根據之前的心得,為了盡量避開耳塞和耳道間的空間造成的過度共鳴,以及避免海綿吃音但又要有海綿能符合耳洞的能耐,最終選擇去音悅弄了付MH56客製耳塞。現在只有矽膠版。

 放在這個盒子裡寄來


總之裝上GR07

其實我已經戴著聽兩個禮拜啦。
配戴的時候記得嘴巴張開會比較好裝,就跟一般客製耳機一樣。
基本上效果一如預料,聲音直,低音量變多也更凝實,高音更亮點。

正如01網友講的"裝上了並不會變得飛天遁地",不過確實有增強。

可是話說回來,其實核心概念還是"聽感"。我認為,如果你覺得你的耳機裝上海綿塞嫌太糊或者低音變少,且裝矽膠塞會太轟太刺,才需要考慮裝MH56;否則可能會不升反降。如果你裝了Comply還是覺得高音太尖,裝了矽膠塞還嫌低音很少,你該做的事情是換耳機或者耳機線...

舉例來說,我拿DBA-02上MONSTER擴管塞測試MH56,雖說低音不錯,但是高音變得太尖,感覺不會比海綿塞好。

那麼MH56完美嗎?
我會說,依我的聽感,裝上GR07很棒。
而且矽膠材質不怕髒,可以洗~

缺點呢?
1.我去音悅的時候侯姊不在,所以又跑去實際負責製作的虹韻取膜,也留下耳機。我是不知道如果給侯姊取要不要留耳機啦,總之我等了兩個禮拜才再見到我的GR07。

2.既然是客製,當然是依照要求那隻耳機的管徑去做,所以不能用在不同管徑的耳機。但就像我在耳塞使用有感 - Vsonic GR07 的小升級提過的,GR07管徑很特別...
不過細管徑如DBA-02,還是勉強可以靠MONSTER擴管塞用用啦。

3.MH56的矽膠材不像其他耳塞能夠牢牢抓住耳管(也跟它的形狀有關啦)。所以配戴時,可能會旋轉導致不好戴。而戴進去後是跟耳道密合,所以取下時容易卡在耳道。仔細看上面的照片,每顆耳塞是不是都有一根細細的,類似魚線線頭的尾巴? 那是給你在卡住時拔出來用的...


總之,我是聽的很愉快啦。因為對我的聽感來說,這樣配置的GR07很剛好。

啊,忘記補充。
因為本來附的那對耳掛實在很醜(黑色那對,白的是買給DBA-02用的)

所以後來買了Vsonic陸版用的那種黑色硬塑膠耳掛。

優點是它裝線的槽開在側邊,加上比較硬,耳機線裝進去完全不會再掉出來。缺點是比較硬,要一直拗一陣子才比較符合我的耳型。

星期四, 11月 01, 2012

耳塞使用有感 - Vsonic GR07 with Shure PA752M

上次說要補500hr之後聽感,結果一等就是一年啦......Orz
在這一年裡,GR07正式頂替DBA-02成為我的隨身主力耳機,跟著我遠征歐洲。當然這跟我聽的音樂類型有關係。我主要聽的是各類OST和古典樂,因此整體的均衡感和音樂性成為最重要的指標,在這點上DBA-02畢竟是比不上GR07。更重要的是這一年中的新發現:



GR07是一隻讓我極度難搭耳塞的耳機!
#more#
為什麼難搭呢?
就因為這個管徑,難以找到適合我聽感的耳塞!

GR07的聲音乾淨,屬於動圈中接近動鐵聲音的機種。不過因為是動圈,聲音中的水分比一般動鐵多,豐潤的中低音加上較接近動鐵的高音,音樂性很好。而低音的下潛也不錯,帶來有Q勁的聲感。

它的耳管比一般大管徑(IE8等)小的多,比一般小管徑(ER4等)大的多。
這導GR07 "幾乎沒有海棉塞可以用"
大的插進去有空隙,小的因為管壁不具足夠彈性難以插入。結果只剩有彈性的小管徑矽膠塞可以用。嘗試過手上各種矽膠塞

原廠類哥倫比亞塞





人聲會變尖些,但是整體共鳴又太多。聲音在耳塞裡彈來彈去,曲子簡單時還可以有增強人聲和低音部的效果;然而一碰到稍複雜的曲子就完蛋了。聲音糊在一起。龐大中低音把下潛的部分吃掉,蓋過部分高音;人聲聽起來像是在音海裡溺水一樣正在掙扎。

SHURE矽膠塞
更慘。人聲更尖,其他徹底混亂。



原廠二節套
這設計根本失敗,太短了沒法填滿耳道。



三節套
效果和SHURE矽膠塞差不多,除了比較隔音。


想換海綿塞試試
厄,該怎麼用?粗管的插上去太鬆,細管的插不上去...

想起我有個寶物:
Monster耳管加粗塞!

興沖沖裝上去,把各式粗管Comply塞拿來玩

這聲音...................



好糊啊.....(滾來滾去

都被海綿吃掉了,搞什麼啊。
原廠海綿塞效果不夠好,又不是很舒服。


沒有適合我聽感的耳塞?



結果某一天逛街時發現這玩意兒
SHURE PA752M,M指M號。

中間塑膠耳管幾乎凸到海棉外,但又是海綿塞。
想想之前海綿塞會糊的理由,是因為耳塞的塑膠耳管只伸入海綿部分的一半左右。聲音出來的路徑上有海棉孔隙,把聲音吸收掉了。

而矽膠塞外表都是矽膠,當聲音通過耳管出來後,還會被外部矽膠和耳道反射共鳴,低音變得很強。

這樣下來,PA752M豈不是正好融合矽膠塞和海綿塞?

聲音出來途中全是塑膠管,不會被吸收
出來後的過剩共鳴會被外部海綿吸收

喔喔喔~~
就是它了!

最重要的是SHURE PA752M是給E2C耳機用的,這耳管正好也是介於大塞和小塞之間,所以它的管徑只比GR07耳管略大 。我目前還是上Monster擴管塞在用,但實際上只要稍微加厚就可以用了。我想比較軟的水工膠帶類的纏上一圈就可以了。

用起來的感覺正如預料,相當剛好。聲音乾淨,通直,有下潛,會Q;高音略尖,中低音柔順。要音場有音場,要低音有低音,人聲較近,樂器分明。

但是刺激性本就是動圈的弱項,要是想聽較乾、脆,像是喝可樂的感覺的聲音的話,還是動鐵耳機比較對你的胃口。

這樣整理起來的耳塞心法:

耳管硬,則高音尖,低音強,聲音平直
耳管軟,則聲音軟嚅 ,較蓬鬆

耳塞表面硬,則低音共鳴強
耳塞表面軟,則低音共鳴弱

所以根據耳機特性及你想要的聽感去調:


想要乾淨通直,搭配類似 SHURE PA752M類型的耳塞,如Shure EA110,ER4-14A之類。

如果你喜歡轟隆隆低音,尖銳刺激高音,不管動圈動鐵,都用矽膠類塞子就對了。Shure EABKF1之類高密度海綿塞也有類似效果,但是比較沒那麼轟。

想要收斂耳機過剩的高低音,就用Comply之類的塞子。